一、枣疯病特性、危害及病症 1、特性和危害: 传染性大、累加性、难根治性等特点。枣树被枣疯病侵害后根、茎、叶、花、芽、果实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先是树体变弱,产量降低,随着病害的积累和蔓延逐渐发展为绝产、枝叶死亡,最终导致枣树植株死亡,小树染病1-2年致死,大树染病3-5年致死。若不规范管理,该病很快就会蔓延至其它枣树,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放任不管毁掉的可能是整个果园,甚至是整个产区。 2、病症表现: ·叶:染病植株先是中下部部分枝条上叶片失绿变黄,发病严重的枝条叶片枯黄甚至掉落,随着病情的加深蔓延至整株。 ·花:先是部分枝条上的花退化不开放形成小叶,花柄延长、雌蕊变小枝条、雄蕊变为小叶,外部看上去就像一个“满是小绿叶的簇头”,随着病害的循环积累,蔓延至枣树整株无花。 ·芽:是芽就发育成细小不正常的枝条,枝条上有簇生小叶。 ·果:染病前期花未病变的枝条上可以结果,但一般果实容易脱落,上色不好,吃起来口感上有砂砾感,严重时整株不结果。 ·根:染病初期枣树主根上会生出不定芽,随着病害的累积不定芽开始疯长直到根部腐烂死亡。 二、枣疯病病源及传播途径 1、病源特性:枣疯病的病源是一种类菌原体又称为植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生物。类菌原体没有细胞壁,在外界环境中很难生存,它可以寄生在枣树、桑树、柏树、禾本科植物以及凹缘菱纹叶蝉的唾液里。其实类菌原体很容易被杀死,高温环境、四环素类抗生素药剂等都可以轻松杀灭,但是由于它在枣树种的活动规律,想杀净它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病源寄生后活动规律:类菌原体寄生在枣树体后,存在活动循环,逐年扩张的规律。每年枣树落叶后,植株其它部位的类菌原体会通过筛管(树皮里运输营养的管道)下移至枣树根部,在这里过冬,温度适宜后开始繁殖,到第二年再经过筛管上移至主干、枝条危害植株并大量繁殖,到了冬季落叶它又会回到根部过冬繁殖,类病原体逐年积累,病害越来越重,直至枣树死亡(病源移动不是全部的上下移动,各个部位各个阶段都会有类菌原体存留)。 3、枣树繁殖传播:枣树的繁殖方式主要通过分根繁殖和嫁接繁殖,若根部、砧木、嫁接芽携带类菌原体,就会导致育苗染病。 4、凹缘菱纹叶蝉传播:凹缘菱纹叶蝉是一种刺吸害虫,一年发生多代,南方地区比北方严重,适应能力较强。它吸食枣树汁液危害枣树,冬季在枣树树皮中产卵过冬。若果园中有枣树染枣疯病,吸食该树汁液的凹缘菱纹叶蝉再吸食健康枣树时就会导致健康植株被枣疯病侵染。另外枣园无枣疯病树时,若附近桑树、柏树、禾本科作物时,若该作物携带类菌原体,凹缘菱纹叶蝉交叉吸食后也会导致枣树染病。 三、枣疯病的易病规律 1、凹缘菱纹叶蝉虫口基数高的枣园更易发病。 2、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更易发病。 3、田间管理差、粗方式这种种植的园区易发病。 4、枣树园区附近有桑树、柏树、树下间种小麦等禾本科作物的易发病。 5、同一枣园内,外部枣树易发病。 6、零星种植比集中种植易发病。 7、土质不好、易涝易旱的园区易感病。 8、枣树品种不同,感病程度不同,如金丝小枣就易感病。 一旦枣树侵染了枣疯病,基本是无药可救,唯有从源头抓起,从种植就开始防治,才能尽可能的避免。 枣疯病的“手术”、药剂配合缓解措施 一、发病期(初染病树):在发病期将病株上发生病变的枝条全部剪掉,在剪口上涂抹杀菌剂和500倍的四环素类抗生素药剂。然后在枣树植株主干上部,开小控,用加压注射器给病株挂1000倍的四环素液(药液要渗透树皮处)。 二、冬季落叶后:落叶后10-15天,在枣树树干下部进行环剥5-7毫米(注意环剥口的保护,避免病菌侵染),然后用800倍四环素液在环剥口下进行加压注射。待来年开春后,枣树将要发芽时再次注射800-1000倍的四环素液,仍是在环剥口下注射。这样可以结一年果,原料就是类菌病原通过树皮中筛管移动,冬季移到植物根部,环剥树皮为了阻断上移,加压用药为了杀灭,但不保证根除类病原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