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国四十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万宝瑞深有感触。他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四十年来,我国先后发布了20个聚焦农业的‘中央一号文件’,在一系列农业政策指导和推动下,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收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农’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政策保障、科技支撑、资金投入等。其中,农村改革创新是关键。”
统筹推进需要科学规划 实践表明,我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历程,就是我国“三农”理论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农村改革创新是我国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 万宝瑞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聚焦发展现代农业和深化农村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先后调整了农业补贴政策,转变了农业投入机制与方式,构建了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探索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等。 说到乡村振兴战略,万宝瑞有着更多的思考。他告诉记者,党中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20字方针,对统筹推进农村一系列建设都作出了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系统规划,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文化繁荣、乡村事务管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都会造成工作交叉重复、发展不协调、消耗人力财力和物力,导致事倍功半。因此,必须制定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规划指导各地各部门工作有序分类推进。 全面振兴要注重三个创新 万宝瑞认为,为了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必须注重三方面创新,即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基础,实现产业兴旺、做大做强农业需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理论创新是指引,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创新理论基础,不断推动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是保障,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为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保障。三个创新有机统一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之路。 他表示,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重点是要抓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几个问题。 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首先要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着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通过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其次,要做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小农户的积极作用,通过技术、组织、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等重点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要从农业污染源头治理抓起,控制农业投入品污染,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消除乡村生活陋习,美化乡村生活环境。 培育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民思想水平、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新型农民队伍。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是关键。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充分发挥新型农民队伍的主体作用和干部队伍的桥梁作用。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目标任务作了重要布局。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万宝瑞对乡村振兴的未来满怀憧憬。
|